2008年,刘非从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投身镍都,成为三矿区一名井下铲运机司机。参加工作11年来,他坚守“干一行、爱一行、专一行、精一行”的信念和追求,悉心钻研铲运机操作技能,很快就成为全省职业技能大赛“状元”,并先后获得甘肃省“技术能手”“技术标兵”、金川集团“先进生产者”、三矿区“先进生产者”等荣誉。2020年,刘非被集团公司授予“劳动模范”光荣称号。
初来金川,面对与家乡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,与想象中大相径庭的工作环境,“一个人一生总是要面对一些坎儿,迈过去了,你就是命运的主宰。帮我迈过这道坎儿的,是我师傅。”刘非这样说道。
在刘非参加工作第三个星期的一天,就在离交接班还差2个小时的时候,师傅看着为自己自如的操作和连贯的动作陶醉的刘非皱起了眉头,嘱咐刘非把剩下的活干完。正当刘非沾沾自喜时,就听有人喊:“这是哪个车组干的活?”“这是谁带的徒弟?活干成这样,真丢人!这活我们班不接!”刘非顿时懵了,羞得面红耳赤,就想找个地缝钻进去,这是他第一次受挫折。
“真丢人!”三个字像针一样扎在刘非的心上,让刘非好几天郁郁寡欢。一向沉默寡言的师傅找到他,和他说了平生最多的一次话:“你们这一代矿工比起我们是幸运多了,一下井就能开上这么好的铲运机。好东西要会用,用好了,才能发挥作用!学技术、要扎扎实实、一步一个脚印,千万别耍小聪明!我相信:只要你踏踏实实就能行!你一定行!”
这番话让刘非幡然醒悟: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铲运机司机,真的不是熟练掌握操纵杆那样简单。
在铲运机司机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“铲运机开动容易开好难”,自打刘非第一次受挫以后,他就利用一切可通过的时间勤学苦练。随着铲运机对安全操作技能的要求慢慢的升高,每次投用新设备,他都细心的研究琢磨,力争在最短时间之内掌握操作方法。接班后,他总是第一个赶到现场,对车辆进行系统的点检,细抓渗漏点,对空滤和散热器进行吹洗,年节约油料类成本10万余元。现场运送材料时,他坚持将材料码放整齐并预留出车辆通行通道,有实际效果的减少了材料非正常消耗。平整进路、清理底脚矿最能体现一名铲运机司机的技能水平,刘非总结出“渐进平推式”底板平整先进操作法并在全工区推广,质量好、成本低,出矿效率提高了10%。2013年以来,刘非承担了班组80%以上平底和清理底脚矿任务,为安全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刘非常说,“作为一名生产操作人员,职业技能是吃饭的家伙,但科学文化知识更是人生长久发展不可或缺的”。稍有空闲,他就虚心向老师傅、老职工请教学习,并利用工余时间认真自学《地下铲运机》等专业相关知识,函授完成了兰州大学地质工程专升本学历教育。在不断学习中,增长了才干、积累了经验,2012年他获得甘肃省铲运机司机技能大赛第一名,2018年他再一次夺得甘肃省职业技术大赛铲运机操作工第一名的好成绩。
他多次和工友们说“第一名是暂时的,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、新技术,不断挑战自己,不断将自己的经验与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,才是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样子”。为此,他积极发扬“传、帮、带”精神,因材施教带出的4名徒弟,现在都成为工区的生产骨干。
2016年4月中旬,74#铲运机底盘被进路左帮滑落的一块矿块卡住,导致5个小时也没能开动起来,满头大汗的司机师傅把难题“交给”了刘非。刘非对车辆认真仔细检查后,拿着短撬杠就爬到了满是泥水的车底,用两个多小时将矿块敲碎移出车底、更换掉憋爆的底盘主泵油管,顺利将车开到指定位置。车停下后,看着满身泥水、油渍的刘非,工友们纷纷给他点赞。
“多出一吨矿石,就多增一份效益”,为了更好的提高铲运机运行效率,他跟着修理工钻地沟、换油管、梳理电器线路,业余时间查阅大量设备维修资料,铲运机日常维护保养逐步加强,小毛病能够及时自行诊断处理,运行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,现在的他,是名副其实的既会开车又能修车的复合型人才。参加工作以来,刘非累积出矿达56万余吨,每个月的出矿量超出其他司机近15%。
2018年6月,工区正处在转段转层交织的生产困难期,铲运机司机既要完成1130分段四分层出矿任务,还要配合五分层切割道的掘进出矿,工作量是平时的2倍。面对困难,作为主力司机的刘非主动请缨,带领74#铲运机车组人员加班加点跨层作业,保生产、保建设,连续三个多月都是赶着最后一班通勤车回家。在他的带动下,工区顺利实现转层转段,超额完成当年生产任务,74#铲运机车组被矿党委评为“红旗车组”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